12月13日

時間學校題目 內容摘要
10:00 - 12:30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讓長者食得有尊嚴——3D打印及軟餐食物矽膠模具製作「讓長者食得有尊嚴——3D打印及軟餐食物矽膠模具製作」讓學生學習繪製食物3D模型並製作矽膠模具,以增加吞嚥困難的長者食物種類並改善食物品質。學生在過程中掌握3D打印技術原理,並應用工程計算與設計思維,培養創新精神。過程中採用了後續學習教學模式,讓學生完成成品後邀請製作軟餐機構試用並提供意見作日後改良。
10:00 - 12:30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多元生態 x 設計] 歐亞水獺浮台設計計劃該校設計與應用科技科師生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歐亞水獺浮台設計計劃」,透過「濕地搖籃」計劃聚集不同持分者設計解決方案,確保濕地的未來和依賴它的標誌性物種受保護。過程中師生研究本地水獺,觀察及採集其糞便是了解牠們的方法。計劃讓學生嘗試設計浮台和放置紅外線相機記錄水獺的習性。學生們着手設計和製作出實製可行的實體模型,在激發創意和獲得滿足感之餘,亦能解決真實的問題,是將環境教育與STEAM結合的一個例子。
10:00 - 12:30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機場先鋒「機場先鋒」擁有AI與IoT功能,借助AI識別技術實現自動識別、追踪、驅趕鳥類並讓塔台得知機場情況,期望有助減少以往使用傳統方法來驅趕鳥類的人力成本、限制及錯失。該成品展示以Robomaster S1作基礎,連接了micro:bit。當AI識別到鳥類時透過S1的PWM功能讓機身的mirco:bit發送信號給另一端擁有Nodemcu的mirco:bit,藉Nodemcu讓micro:bit連接網絡,收到信號的時上傳至Thingspeak,藉此便可以得知機器人獲取的資訊。
10:00 - 12:30聖若瑟英文小學衝衝衝! DIY太陽能小戰車該成品展示是學生自行設計及組裝的太陽能車。在製作成品過程中,學生能夠透過觀察車的運動和組裝,嘗試找出相關組件,如摩打、齒輪、太陽能板、車身底板,並按照自己的興趣組裝獨一無二的太陽能車,過程將科學扣緊藝術。另一方面,在賽道測試的過程,學生更懂得設計不同賽道和輔助輪,反思摩擦力和反作用力的問題,並在作品中展示出來。
12:45 - 15:15匡智屯門晨崗學校「STEAM × 職業規劃」為提升學生的工程及解難能力,本校於初中一直推行設計與科技科。隨着現今科技迅速發展及社會對環保的關注,該校近年優化設計與科技科,將創新科技及環保元素加入新課程,使學生設計的物件更貼合社會所需。

該校去年設計與科技科的主題為「設計社區」及「廢物利用」。學生們需要利用一般常見的物料製作社區設施、道路及建築物。然後,教師請學生利用重用物料(如︰運用飲用完的膠樽及使用後的紙皮等)製作太陽能車。最後,利用雷射切割機於重用木頭上設計圖案。是次展出的物件是學生們去年的成果。
12:45 - 15:15萬鈞匯知中學人工「視」能視障人士在生活上經常遇各式各樣的困難,小至找不到物品,大至留意不到危險等。為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團隊研發「人工『視』能」。該成品是以一副裝有攝像鏡頭及微型喇叭的智能眼鏡,利用人工智能影像分析的技術,偵測前面的物品,並且進行分析。當物件被偵測後,若物件為已收集的數據,將會透過喇叭說出其標籤,提醒使用者得知前方的物件是甚麼,並協助他們尋找常用物件。
12:45 - 15:15天主教領島學校慳水一族為探討收集雨水的有效方法及生活用途以培養學生珍惜水資源,該校用電腦模擬系統的雨水流動,並設計模型模擬於收集雨水時可應用過濾、虹吸原理和水向低流的科學知識,研究及測示系統的運作情況,檢視結果的可行性。期望這個系統日後不只應用於學校,並應同時應用於各種建築物上,改善全球浪費雨水的情況。
12:45 - 15:15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文化育人•喜動觀塘•心繫家國」——觀秀纜車系統校本課程學生建構觀塘智能交通運輸方案,設計安達臣道纜車站、數碼機械工程師學生利用LegoWeDo編程組裝纜車。透過參與香港大學課研計劃,五年級學生探究齒輪組運作原理,組裝風阻安全裝置。另外,透過社區實踐,學生到立法會向政府代表簡介觀塘纜車方案,期望紓緩觀塘交通擠塞問題,為祖國偏遠山區交通作出貢獻,體現觀塘學生「文化育人•喜動觀塘•心繫家國」的精神。
15:30 - 18:00馬鞍山靈糧小學AI 點餐機械人近年餐廳投入AI以提升工作效率,利用機械人點送餐及提供顧客服務,但部分功能依賴語音輸入完成,未有顧及聾啞人士的需要。

團隊受上述情況啟發,利用AI偵測手語進行傳譯,讓聾啞人士能對AI機械人完成點餐,促進聾啞人士在社會上的參與。團隊讓AI對點餐相關的手語進行機器學習,建立機器學習模型,配合編程使AI就手語進行傳譯。

團隊重現餐廳環境,讓觀眾模擬聾啞人士,先在沒有AI輔助下嘗試點餐任務,提升觀眾的同理心。其後以AI配合餐桌的手語指南,向鏡頭展示手語,AI把手勢與學習模型進行對比及預測,透過演算法把手語翻譯為餐單文字,完成點餐。
15:30 - 18:00可風中學(嗇色園主辦))留聲作證八名陌生人被困在香港故宮博物院中,寂靜被一台曾經屬於末代皇帝溥儀的留聲機所打破。

這個引人入勝的情境來自於由該校四名中學生所設計的劇本殺(即時角色扮演遊戲,LARP)。他們在「Ideapop!」中摘得冠軍,該比賽旨在促進香港中學生的社會影響力。

團隊的項目為「留聲作證」。學生希望通過編寫基於文物的神秘遊戲,幫助年輕人與故宮博物院互動。團隊透過嶄新有趣的方式,加深香港青少年對中國的文化和歷史的理解。
15:30 - 18:00聖公會陳融中學現實中的GIF——滑動動畫製作學生利用交錯圖像上滑動條紋膠片製作動畫,配以編程以取代人手運算。學生其後應用滑動動畫技術於產品設計,例如拉開時有特別效果的信封、能更好地演概念的書頁,或車輪上的廣告等,交織科學與藝術。

團隊展出使用滑動動畫設計的成品。觀眾將看到像真的動畫,並驚喜地發現其並非屏幕顯示。團隊歡迎觀眾把玩展品,近距離觀察效果,亦樂意拆解組件,引導觀眾探詢背後工藝。團隊亦會分享編程碼,歡迎考問運算和編程的邏輯。

最後,團隊將送出自製的滑動動畫紀念品,希望觀眾能帶回家一份小禮物,以及將科學、科技與藝術融合的靈感。
15:30 - 18:00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淨水急救箱淨水急救箱是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即時水質監測器。淨水急救箱由八個主要部件組成,包括AI視覺模組、主機盒、發泡膠、支架、淨水器、潛水泵、濾網和錨。 AI鏡頭偵測到污染物時,會發送訊號給處理器,啟動淨水器並向用戶發送警報。淨水器會抽入水,將污染物帶入裝置中,濾網則收集這些污染物,最終在水底排出潔淨水。

此外,產品亦會搭建一個淨水器,於發現污染時即時啟動淨水功能,盡量過濾污染物。希望能透過長時間的監測、即時通知及即時淨水處理,同時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預測污染發生,及早部署以保護水源。

團隊希望發現郊外水源被污染時,透過此產品作即時緊急處理,以大大減低擴散後再作淨化工程的額外成本。此外,產品利用 AI進行自動監測,也能減低監測水質所需的人力成本。

12月14日

時間學校題目 內容摘要
10:00 - 12:30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人本惜廢專案系列(中一至中五)該校的中一跨學科課程以視障人士為本,整合六科,讓學生訪問「極地同行」視障人士,設計出「智能垃圾箱」。

中二以廢物重塑學生「心靈」,學生以膠樽再造3D膠絲,運用3D筆設計繪畫班,明白廢物再造的真諦。

中三的學生在社區探索回收塑膠問題並提出可行建議。

中四及中五的學生透過問卷結果設計「GreenBot」,以App加入「積分」、「Recyclables Index」,棄前重用資訊,引入正確回收習慣。

最後,中六的學生作為GreenBot的先導設計者,與畢業生及教師一同設計「源仔」,延伸學生在保護地球的心志。
10:00 - 12:30青年會書院使用Specdrum創作音樂及提升創造力學生可以通過創新的Specdrum支援應用程式的色控音樂戒指,將顏色轉化為聲音,設計和製作獨一無二的樂器。 Specdrum 的智能感應技術將物體轉化為音樂觸發器,使學生能夠利用各種材料創造出獨特的聲音效果。

此外,學生透過參與圍繞聲波和光的科學實驗,深化對音樂科學原理的理解。他們探索聲波的頻率、振幅和波長等概念,並研究共鳴和諧波等現象對聲音品質和音色的影響。同時,他們亦進行光與顏色的實驗,研究光波與顏色的關係,了解光譜和光對顏色感知的影響。 最後,學生通過協作展示他們獨特的樂器並表演原創作品。
10:00 - 12:30萬鈞伯裘書院緊急標誌柱這是一個旨在通過在標記柱上安裝應急物資庫來降低單獨徒步旅行者死亡率的項目。設計中的應急物資庫配備了救援設備,在徒步旅行者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提供即時援助和救援,從而減少意外死亡。

該項目還利用ThingSpeak將數據上傳到網站,並將其與ArcGIS 儀表板結合起來,以便公眾可以查看附近是否有人按下求救按鈕。此外還發送緊急信息,以便附近市民也可以提供幫助。

該項目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市場上首個設計,當緊急情況發生時,徒步旅行者可以從附近的標記柱上尋求幫助並獲取緊急物資。
10:00 - 12:30聖若瑟小學Bridge-IT projectBridge-IT Project 鼓勵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建造橋樑,與他人建立聯繫。它透過STEAM學習活動,旨在提升學生的社交情緒發展,使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對他人表現出同理心,讓周圍的人感到被理解。學生更可以發展各種技能,例如解難能力、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同時學習如何有效溝通和關心他人。
12:45 - 15:15中華基督教會基灣(愛蝶灣)智能助手智能助手分為幾個部分: AI視像鏡頭可以識別和辨識各種物體,包括車輛、動物、家具、食物等。這在物體辨識、智能監控、自動駕駛等領域有廣泛應用。這種AI視像鏡頭識別法可以應用於許多不同的領域和場景。
當中的智能捕鼠器應用了AI技術,可以用於開發智能化的捕鼠器系統。這些系統可以利用感應器、攝像或紅外線來檢測鼠類的存在並觸發捕捉機制,提高捕捉的效率。智能報警系統可以利用AI可以連接到捕鼠器系統,根據鼠類的活動情況發出警報。這樣就可以及時通知使用者有鼠類存在的地點,幫助他們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防止鼠害擴散。
12:45 - 15:15聖方濟愛德小學水耕土耕大比拼「水耕土耕大比拼」以四年級常識科課題「昔日香港」為出發點,比較水耕和土耕種植,了解香港農夫從古到今的耕作。學生以現代農夫為主題設計海報、訪問本港水耕農夫、親自體驗水耕和土耕種植、並定期作種植紀錄。學生亦嘗試利用micro:bit設計能自動進行灌溉的智能水泵,最後親自品嚐種植的成果,為「食蔬菜」帶來新體驗。
12:45 - 15:15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人工智能物聯網及元宇宙創意設計成果展示該校規劃了校本AI人工智能科技教育架構,設計課程並建立課件。在創新科技科,該校設計課件讓學生學習AI機器學習、編程及組件運用等;在常識科,該校設計應用課件,讓學生利用在創新科技科學會的AI功能及編程知識,進行創新跨科專題研習 和AI創意發明活動。參觀人士可了解小學在推行STEM及AI科技教育方面的最新發展。
12:45 - 15:15香港建造學院「建造 X STEAM 夏日營2023」組裝 LED 照明創意設計比賽優勝作品展示讓中學生走進學院,認識建造業的傳統與創新科技。在導師的專業指導下,學生可以學習建築力學及不同工藝(例如油漆、細木及電力裝置), 並以隊制賽形式親手設計及組裝LED照明裝置,透過講座及參觀「建造業展覽中心」及全新STEAM LAB,了解創新科技如何提高建造業效率、環保及安全性。

「組裝 LED 照明創意設計比賽」得獎學校:
冠軍: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亞軍:香港仔工業學校
季軍: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15:30 - 18:00賽馬會萬鈞毅智書院智能學習粵劇指法1至10作品以遊戲的形式推廣粵劇文化,運用Teachable Machine訓練自己的機器學習模型。學生會向AI輸入大量粵劇指法的相片作為模型的數據集,並訓練該學習機器辨認指法1-10,以粵劇指法作為遊戲通關的條件。另外,學生利用Stretch3制作「粵劇勇士鬥惡龍」的遊戲,並把已訓練的AI模型加載至遊戲中,打造一個既能學習粵劇指法,又富有趣味的平台。
15:30 - 18:00英華書院智能玻璃大廈「智能玻璃大廈」採用智能玻璃代替窗簾,減少傳統窗簾的塑膠浪費和維護成本。它可以根據陽光溫度調整其透明度以阻擋或允許陽光照射。 智能調光玻璃的關鍵是判斷變色時間。光敏電阻太敏感,會在低光度時錯誤反應,團隊採用了太陽能板作偵測以提高準確性太陽能板產生的電流和光度成正比,電流感應器會探測電流數值,micro:bit 會檢查數值是否高於上限,然後發信號到另一micro:bit控制智能玻璃轉為半透明,減少光線進入室內和溫度上升幅度,達到節能的效果。
15:30 - 18:00太古小學人工智能綠色火車系統「太古小學站」是一個加入人工智能的綠色火車系統,旨在應對未來智慧城市的需求。香港現有的火車系統面臨三個主要問題:依賴化石燃料發電、高耗能和缺乏綠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該校在各個領域進行了研究和實驗,並以Mirco:bit配合不同感應器建立「人工智能綠色火車系統」模型。
15:30 - 18:00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開窗小幫「手」「環境保護」及「創新科技」為近年兩大熱門議題。該校四位學生以「家 」為主題,就疫情期間遇到的環保問題發揮創意,利用科技知識設計及製作解決方案「開窗小幫手」。過程中參加者需就其設計搜集科學化理據,以作出客觀的成效評估,並嘗試優化設計,以達至實際應用。

12月15日

時間學校題目 內容摘要
10:00 - 12:00荔景天主教中學Myopia Lentes根據多項科學研究顯示,室外太陽光能有助降低兒童患上或加深近視的機會。

Myopia Lentes 旨在降低人們患上或加深近視的風險,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眼鏡能記錄室外光線強度、每天日間在室外的總時間、以及眼睛與附近物體之間的距離。 如果距離太近超過15分鐘,則會發送通知提醒。如果物體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將使屏幕變暗,防止用戶繼續使用手機。

系統會根據數據產生反饋,並向用戶提供護眼小貼士,幫助使用者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從而增強眼睛的健康。而眼鏡上的光致變色膜亦能以具有競爭力的成本阻擋紫外線(UVA 和 UVB)。
10:00 - 12:00迦密愛禮信中學海面垃圾清理遙控船STEAM專題研習該專題研習以製作船隻環繞整個課程。學生需運用以往課堂所學的力學原理、編程和速率計算製作一隻可收集垃圾的遙控船。課堂上以productive failure形式讓學生在錯誤中學習,最後透過比賽來測試船隻的可行性。
10:00 - 12:00鳳溪第一小學智家種 2.0作品結合現代農業知識、機械知識和物聯網技術,讓忙碌的都市人在家也能種植可食用作物,是一部可以測量水位自動加水和釋放光源的孕苗機器。盆子上方的LED光源燈帶可以模擬太陽光的照射環境,為幼苗提供光線,進行光合作用。上方盆子的水位測量器可以測量水位,如水不足,下方盆子的水泵會把水運送到上方。
10:00 - 12:00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神奇玩具 該校設計減壓玩具,希望學生能「從學中玩」,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其中磁浮陀螺利用磁浮技術和陀螺儀原理,訓練手眼協調及專注力;移動的浮球容易激勵學生的鬥心。

減壓玩具包括很多物理的原理,例如白努利定律及磁浮原理。這些原理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物理和工程學科的基礎知識。
12:15 - 14:15香港真光書院智慧人工鳥巢該校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及網絡安全概念,構想保育香港雀鳥方案並製作智慧人工鳥巢模型。

學生針對瀕危雀鳥「彩鷸」,將科技融入人工鳥巢,讓雀鳥在最少的干擾下得到保護及監察。學生從該物種的習性、出沒地、繁殖期、生存所需等作了解,繼而構想合適的鳥巢設計。設計考慮到鳥巢的物料、大小、擺放的地點、需收集的研究數據、適度防護功能等元素。方案還需引進網絡安全概念以防駭客截取數據作不法用途。
12:15 - 14:15明愛胡振中中學智能家居系統該校設計了一套自動家居系統,希望可以改善劏房戶遇到的困難。系統使用了空氣檢測儀器,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疏通空氣:在檢測到空氣質素下降時,會啟動自動疏通空氣儀器。此外,空氣檢測儀器會反射或衍射等光學特性,實現對污染物濃度的定量檢測,通過串口輸出測量結果。當中的原理運用了LED和燈的通道傳感器,判斷空氣中顆粒物的透光率,從而得知空氣質素情況。

當空氣檢測儀器檢測到空氣質素下降時,Arduino 會判斷空氣質素,作出分析,並在指定數據上控制扇葉,疏通房間內的空氣,減少對劏房戶的影響。此外,為了減少劏房戶的耗電量,系統使用了太陽能電板作系統的主要能源,劏房戶可以安裝太陽能電板在天台上 。此裝置可以減少劏房戶耗電的問題及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12:15 - 14:15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我們是STEAM,也是藝術教育該校利用Viktor Lowenfeld 、John Dewey、設計思維進行教學設計,把小型科技產品讓學生發揮創意,讓學生體驗STEAM。

初小學生能利用色彩、線條結合科技進行創作。
一年級:神奇啄木
二年級:蝴蝶在紛飛
三年級:回力車

高小學生能運用設計、色彩和節奏結合科技進行創作。
四年級:維港煙花光纖畫
五年級:塗鴉機械人
六年級:氣流倍增器
12:15 - 14:15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資訊遊樂圈「InfoPlaySphere」是一款融合AI、資訊素養和互動遊戲的教育裝置。選擇模式後,裝置生成問題或展示AI概念卡片,使用者通過手勢互動。

物體辨識練習中,裝置會提示使用者放置物品,然後判斷其正確率。手勢識別依賴距離和角度感測器,物體辨識則使用多點觸摸感測器。遊戲結束後,裝置顯示分數和排名,助使用者查看進步。

「InfoPlaySphere」將採用互動地毯設計,內置觸摸感應和投影技術,讓使用者站在地毯上參與遊戲和學習活動,享受身臨其境的體驗。此外,「InfoPlaySphere」也將以智能穿戴裝置形式出現,例如手環、手錶或眼鏡,使使用者能夠隨時隨地參與遊戲和學習,實現便捷的互動體驗。
14:30 - 16:30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藍曬——從科學到情意教育透過化學課程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以初期晒相技術,協助區內老人家印製具意義照片。過程中亦需要基本的修圖處理,例如把照片作黑白反轉。在太陽的加速下,把圖像印在紙上 / 布上。學生需要運用自己所學,動腦動手為別人印刷具意義的照片,透過印刷的照片可以讓其他人訴說自己的故事。

學生可以把一些經處理的相片或以植物製成的圖案以藍晒技術印製於不同布料或紙料上,除了可晒相外,亦可以設計屬於自己的作品。作品可以因應校本主題,例如:富中國傳統特色的圖案、社或校隊的打氣印刷品等。學生只需要利用簡單化學品及陽光就可以製作出屬於自己的印刷品。
14:30 - 16:30佛教黃焯菴小學DIY垂直耕種學生由零開始,建造了一個垂直水培農場。在該項目中,學生學習不同的工程技術和概念,例如如何使用液壓頭、化學(例如酸度測試)和編碼(例如 Raspberry Pi 的使用)。最後,學生將運用所學的技能和知識種植蔬菜。亦每天進行酸度、濕度和鹽度測試,記錄他們的發現並將其上傳到雲端。然後學生分析數據,並找出了蔬菜的理想收穫時間,達到理想收成。
14:30 - 16:30棉紡會中學綠色能源的藝術學生繪畫出與環保相關的藝術油畫,此畫能表達各種不同的綠色能源。油畫內加入了機械花、LED燈條和風車,運用編程去編排LED燈條發光的次序和時間。當中的機械花是利用3D打印機去打印出花的零件後,再由學生親手拼接而成。這個小型的藝術畫中包含了太陽能、風能及水力能的表達,能夠令大眾更全面地了解綠色能源的意義。此外,學生動手製作多部水底及風力機器人,希望令學生在有趣的體驗中,了解到不同的環保能源知識。
14:30 - 16:30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劃時代停車場為減低出車超時的情況,該校創作了AI停車場。當車輛駛到電閘前,會阻擋光欄柵器接收的光,Huskylens頂部會識別車牌,電閘就會自動打開。當車輛駛到指定位置後,光欄柵器被阻擋了光,機械臂會開始運作,把車輛搬到空位。

如車主想出車,可以在手機應用程式按「Exit」,機械臂會把車輛搬出至指定位置。過程中,車主都可以透過APP檢視車場車位狀況、入車時間及操控系統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