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輔助學與教:提升幼兒學習效能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為配合社會發展培育資訊科技人材,教育界近年積極將科技融入教學,而幼兒教育也不例外。許多本地的幼稚園已將科技應用於學與教,其中東華三院馬陳家歡幼稚園透過將科技融入課堂,與傳統模式互相配合,為幼兒締造更愉快和高效的學習體驗。
活用科技 達至沉浸式學習
校長勞麗雲女士強調,感官體驗對幼兒學習來說非常重要。一直以來,該校教師透過實體佈置和模擬活動,讓幼兒體驗不同場景,從中學習知識和技能,而科技便能將整個教學體驗的效能顯著提升。
教師利用科技打破地域界限,為幼兒設計「校外考察之旅」,先後探索了非洲坦桑尼亞大草原以及南太平洋湯加王國的海底世界。透過活用投影技術,將教室打造成多姿多彩的水底世界,並讓幼兒穿上潛水衣,輔以感統訓練滑板車,在專業潛水員的帶領下,模擬潛入海底的旅程。在錄像和聲效的幫助下,幼兒猶如親歷其境,探索海洋生態,尋找不同生物,包括:座頭鯨、翻車魚、海龜、水母等,了解他們的生活作息和正在面對的海洋污染危機。這種沉浸式學習體驗,大幅提高幼兒的學習動機和投入程度,加強教學效果。


多元化科技配套 提升教學靈活性
勞校長表示,教師會運用各種科技配套,讓教學變得更靈活,繼而達至不同的教學目標。為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及幼兒之間的協作,教師會將電子白板設計應用於不同學習範疇的教學內容,例如數字遊戲、生活問答、文字拼圖等,讓幼兒一同解難;互動地板應用於體能活動,包括舞蹈、動作遊戲等。幼兒樂於在互動科技中邊玩邊學,繼而更積極與同儕參與課堂,共同成長。
持續數年的疫情使教師明白,讓幼兒能夠在家持續學習的重要性。因此,他們把繪本製作成動畫,讓幼兒能夠在家觀看;他們亦鼓勵幼兒使用電子學習筆,在家練習語文聆聽和學習發音,其內容由幼稚園外籍老師錄製,務求緊貼學校課程。
此外,教師亦運用科技照顧幼兒的學習需要,例如在校內設置的學習機械人,為性格較內向的幼兒提供群性發展支援,提供一個富有趣味及輕鬆的方式讓他們學習及訓練社交技巧,有效紓緩情緒和壓力。
與家長緊密溝通 增強家長信心
對於家長就科技輔助教學提出的疑慮,勞校長認為幼稚園在有關方面的做法必須透明,同時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讓他們了解具體策略及平時應用,從而對教學模式建立信心。
「我們首先要讓家長明白,科技只用於輔助教學,並不是讓幼兒整天拿着平板電腦玩遊戲。」勞校長補充,幼稚園會安排家長觀課,讓他們親身了解上課情況,亦會透過幼兒學習評估表,讓家長掌握子女的學習進度。而在家長日及日常家校溝通中,教師會與家長密切了解及跟進幼兒的學習情況,以便提供適切支援。
辦學團體支持 科技應用具自由度
東華三院為屬下幼稚園提供充足支援,撥款支持幼稚園設置各類創新教具,將科技融入教學,例如購置電子白板及日後引入「奇趣繽紛站」電子屏幕學習裝置;而各東華三院的幼稚園亦組成網絡共享科技資源,並定期舉行教師培訓及同儕觀課活動,各校互相交流推動科技輔助教學的進展,持續鑽研及優化現有設備的內容,以及探討不同學習範疇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