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服务学习 助特殊教育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为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炮台山循道卫理中学实行「体验式服务学习」,一方面让学生活用所学,服务社会上的有需要人士,另一方面则透过亲身体会及反覆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助理校长侯洁莹女士表示,学校的特殊教育学生大多有严重学习困难,一般的听、讲、读、写,对学生吸收知识来说作用有限。因此他们推行体验式服务学习,以帮助有需要人士为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投入感,继而以服务过程为媒介,让他们反覆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达至加深理解和深化应用的效果。
侯助理校长续道,首先要学生愿意帮助别人,学校可以帮助让他们建立同理心。然而,单靠教师向学生讲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学生未必能即时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因此,教师会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难处,例如让学生模拟不同状况,包括让学生背着重物走路,明白行动不便之苦,或带领学生参观劏房,体验基层的生活困境等。
随后,教师会透过切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例如以语言、录像或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想法。当学生能真正了解服务对象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困难时,便能感同身受,懂得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去帮助他们。

协调课程兼备实习 让学生掌握社会脉搏
侯助理校长表示,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服务学习时,会尽量配合学校现有的资历架构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所学应用到服务学习之中,从中获取实践经验,冀能帮助特殊教育学生的长远职涯规划及发展。
收生及对外联络主任周宝心女士举例,学校的「长幼共融大使乐龄新力军」计划让初中学生透过校内培训及服务学习,认识长者护理的技巧,为他们日后的学业发展打好基础:「当学生日后升读中四时,便能够选修学校即将开展的第十个资历架构课程——长者护理与长者沟通技巧。而学生在初中时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便能派上用场。」
周主任续道,学校致力把各个资历架构课程打通,让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例如在餐饮课程中,他们会介绍长者软餐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如何为长者准备餐膳,另外他们亦会在家居维修课程中加入长者家居修缮的知识和技能等。
她补充:「乐龄科技是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校内的乐龄科技教室便为学生提供平台,学习使用乐龄科技,我们亦会让学生运用乐龄科技服务长者,为他们量度生命表征,例如血压、脉搏等。」
透过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及实践经验,学校便能着手装备学生投入职场。周主任表示,学校现时正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紧密合作,让学生到机构的乐龄科技维修中心试工实习。由于该校学生早已在校内有相关知识与经验,工作时便能得心应手,表现亦获雇主认同。由此可见,传统学习与服务学习的互相协调,对学生的学业及职涯发展有莫大裨益。
教学与行政策划须谨慎而行
侯助理校长表示,为特殊教育学生推展体验式服务学习,前期准备及后期跟进工作非常重要。教师要先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难点,例如他们的沟通及解难能力稍逊,面对紧张情况时容易情绪不稳等。了解过后,教师可与言语治疗师及社工合作,针对难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培训,透过工作坊、角色扮演、反覆练习等,协助学生适应不同情况,并建立自信。
「若服务对象是长者,我们会让学生掌握所需的沟通技巧,例如与长者对话时要更有耐心聆听和减慢说话速度。此外,我们亦会让学生学习面对突发情况,例如面对未能与长者建立话题的情况或处理自己突发的情绪等。」
侯助理校长续道,若规划体验式服务学习的内容时能切合学生的兴趣和特质,推行时便能事半功倍。当学生能够从自己喜欢及擅长的事物出发,学习时将更加投入,服务及学习效果亦更为理想。她举例道,校内的交通大使就是为了迎合学生对交通工具的热爱而设立。学生加入乐龄元素,为长者设计乘车路线,然后与长者一同出游。学生在筹划过程中显得十分积极,亦乐意反覆试行和修改,最终成行时亦乐在其中。整个学习历程体现长幼共融,成果令人鼓舞。


服务学习增强学生自信及了解自己
侯助理校长指出,自体验式服务学习推行以来,学生反馈非常正面。教师不论是透过观察或面谈,都发现学生自信有所提升,同时对自己的特质及弱项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以改善。她表示:「我们曾经进行访问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的学生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有自信,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此外,学生亦比以前更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愿意克服心理障碍,甚至在镜头前分享经验,这些都是我们身为教师所乐见的。」
侯助理校长续道,学校会继续透过体验式服务学习展现学生的才能,让外界了解特殊教育学生也能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从而乐意提供机会:「特殊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社会与他们同行,发掘他们的长处,然后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支援。这样他们便能够装备好自己,迎接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