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商教合作 開拓STEM新出路

自政府於2015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發展來,儘管個別學校在STEM教育取得豐碩成果,但仍盼更進一步。香港青年協會於2018年發表研究指出,近八成受訪中學認為應增加STEM教育的課時,近半受訪中學認同教師須有更多培訓機會,反映推行STEM教育仍是一項挑戰重重的任務。

教育界為了突破瓶頸,不時借鏡外地經驗。廣東省近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着力推動STEM教育發展,提出以「跨學科、項目式、從真實情景出發」的方式,促進大灣區的STEM教育合作。香港可以怎樣參考大灣區的教學經驗與科創資源,為學界開拓新視野?

營造校園科技氛圍

近年,部分香港教師及校長選擇到中國內地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培正中學執教逾三十載、人稱King Sir的鄭景亮就是其中一位。他於去年九月到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下稱「暨大港澳」)出任校長。STEM教育是暨大港澳的重點課程之一,學校由小學至初中均設有常規的科技課,涵蓋電腦應用、編程、立體打印等課程;每週另設五節探究課堂,課程由各科教師一同設計,讓學生圍繞每年訂立的六大主題進行跨學科學習。

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總校長鄭景亮

King Sir重視校園的科技氛圍。今年四月初,暨大港澳舉辦科技=節,學生除了參與機械人編程比賽,亦展示以樂高模型機械原理所創作的成品。比起將STEM學習局限於精英學生圈子中,King Sir更希望STEM學習更為普及。例如紙飛機比賽就能體現教師將STEM包裝得「更易入口」的心思:「摺一隻紙飛機應該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我們就想看看在這個簡單的比賽中,有多少同學願意着手探究。只要願意在一件小事上多動腦筋,裏面其實大有文章。」他更計劃以「身教」鼓勵學生,在名為「校長學堂」的發明與學習課介紹他親自設計的一款體育鍛煉機器。

科技節的機械人編程比賽特設女子組,目的是鼓勵女同學多參與STEM活動。

國家政策帶動商教合作

香港的STEM教育目前並非獨立成科,由學校自行編排校本課程,與大灣區的做法相近。然而,King Sir認為香港與大灣區推動STEM教育的分別之一,在於國內策能由上而下帶動STEM教育發展,促使民間的私人企業推出資源,有利商教合作。科創企業也樂於與學校合作發展STEM。以暨大港澳為例,合作的科技公司除了為學生提供機械人,未來亦會提供3D繪圖軟件,讓學生學習3D繪圖、立體打印等技術。「大灣區的科創企業林立,是推動科技教育的有利條件。這些公司也樂於和學界合作,讓我們訓練一批懂得使用國內研發軟件的人才。」KingSir說。

暨大港澳師生在科技節展示立體打印技術的學習成果。

展望:粵港澳共建STEM平台

King Sir指出,香港教師在大灣區從事STEM教育有一定優勢:「香港與世界接軌,外國科技容易流入香港,同時香港教師具國際視野,做事富執行力及創造力,能將西方技術帶入大灣區;而大灣區自身的科技知識及文化大多與國內企業有關,若大灣區能讓中西科技文化匯聚,將令大灣區的年輕人擁有更高的科技視野。」

現時香港及大灣區的STEM教育各有發展,各放異彩,合作或可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之一,為彼此的STEM教育注入新動力。同時,以STEM學習開展交流,除了促學生在技術層面的互動,也有助學生汲取雙方實踐的經驗。「粵港澳各區政府可多作協商交流,創建平台,例如每年舉行不同組別的比賽,讓學生一展身手、能力及創意,這也是我最期望見到的事。」King Sir展望,大灣區日後可嘗試組織跨境合作平台,帶動更多科創企業支持STEM的教育發展。

展覽資訊:

日期及時間:
2022-12-7 (星期三):上午10時-下午6時
2022-12-8 (星期四):上午10時-下午6時
2022-12-9 (星期五):上午10時-下午5時
日期及時間
2022-12-7 (星期三)
2022-12-8 (星期四)
*與學與教博覽同期舉行